日用陶瓷設計要符合消費者的審美心理
日用陶瓷又稱功能陶瓷。一般是對生活中具有實用功能的陶瓷制品的稱謂。例如:餐具,茶具、咖啡具、花器等。日用陶瓷設計是一門實用藝術,日用陶瓷設計是以消費者的需求為中心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拉動消費者的審美需求。消費者對日用陶瓷設計是有雙重需求的:一種是精神上的,一種是物質上的。設計師只有了解消費者的審美需求,才能設計出符合消費者審美心理的產品。例如:人們購買餐具,首要目的是實現其用餐工具的實用功能,其次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并給人帶來舒適美觀的審美享受。
1、設計的形式要素要符合消費者的審美心理
產品的任何一種特征或含義都必須通過產品本身來體現,要使日用陶瓷設計得到消費者的認可,首先要從產品要素著手,分析其各種形式要素。通過設計的形式要素——造型、色彩、裝飾、材料等的變化使日用陶瓷更符合消費者的審美心理。
1.1、造型設計
造型要素是人們對日用陶瓷設計關注點中最重要的一方面。日用陶瓷的造型設計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專為人們使用而進行的設計。陶瓷本身就是藝術品,要求實用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由于人民生活不斷提高,物質生活不斷豐富,隨之而來的是消費者將會不滿足市面上現有器皿的一般形式,而追求新而美,富有時代特點和風格的新產品。日用陶瓷的造型設計要符合消費者的審美心理。
1.2、裝飾設計
裝飾是美化設計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對日用陶瓷設計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裝飾不在多,而在于簡練,恰到好處,否則就會適得其反。色彩是構成產品視覺形態(tài)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最富有個性的設計裝飾。色彩是最富有個性的裝飾語言。色彩要和諧、簡潔,既富于裝飾性又符合經濟的原則。產品的色彩應體現現代科技成果與藝術造型相結合、流行色與時代感相結合,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情趣等等。日用陶瓷的裝飾方法很多。除了造型起一定裝飾作用之外,許多裝飾方法主要是在彩繪工序進行的。傳統(tǒng)的裝飾方法主要是青花和釉下彩、古彩、粉彩。新的裝飾方法有新彩、噴彩、腐蝕金、貼花、絲網印花、釉中彩和釉彩等。浮雕和機理效果也是日用陶瓷裝飾設計的重要手段。它所反映出的不僅僅是高超的技藝,還有對消費者審美心理的深入洞察。
1.3、材料設計
日用陶瓷是傳統(tǒng)的日常生活用具,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陶瓷材料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要。于是現代日用陶瓷設計的材料趨向綜合化,突破了傳統(tǒng)的陶瓷的束縛。注重對材料的重新認識和應用,不銹鋼、木質、竹藤等材料的綜合應用使得整體設計十分巧妙,表現了不同材質的相互結合,達到相得益彰的效果。茶具設計采用藤條和麻繩纏繞的提梁形式,與主體形態(tài)構成一個和諧的整體。不難設想,這等器物令人愛不釋手,深受消費者喜愛。
2、日用陶瓷的功能設計要符合消費者的審美心理
產品的功能性是產品所具有的基本屬性。日用陶瓷又稱功能陶瓷,可見功能對于日用陶瓷設計的重要性。如何使日用陶瓷的功能更加方便人們的生活,更多考慮到人們的新的需求,是未來日用陶瓷設計的一個重要的出發(fā)點。日用陶瓷的功能設計要符合消費者的審美心理,更加人性化。設計師小松誠(日本)的煙具設計與我們常見的煙灰缸、煙棵不同,這套煙具由一件托盤和數顆小煙托組成。小煙托是手持的半球形,面上的U形凹槽為擱煙而備。它的使用非常靈活,可聚可散,可持可放,可多可少。它所帶給使用者的享受是別具一格的,滿足了現代消費者求新求異的審美心理。
3、日用陶瓷的產品名稱設計要符合消費者的審美心理
借助于語言詞匯的妙用,給產品一個恰到好處的名稱,往往會起到“畫龍點睛”的做用。一個好的設計需要好的名字來點化,一個絕妙的名稱能給消費者帶來無盡的想象。誘使人去想象和體味,以便于消費者理解、接受和購買。由德國羅森塔爾公司托馬斯子公司出品的名為“假日”的茶具,創(chuàng)意來源于“菠蘿”不僅精美的起伏變化,給人以豐富含蓄的視覺藝術享受,“假日”這一產品名稱也深受消費者喜愛。它滿足了現代人向往自然和愜意的生活的心理。
4、日用陶瓷的包裝設計要符合消費者的審美心理
產品的成功不一定是因為包裝的成功,但包裝的成功能促進產品更大的成功。日用陶瓷產品更要要注重包裝這一環(huán)節(jié)。據調查,76%以上的消費者最后實施購買行為,都在進入商場后而決定的,有目的性的購買只是少數。面對琳瑯滿目的日用陶瓷產品,很快地做出選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時包裝設計符合消費者的審美心理的日用陶瓷就具有了更好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日用陶瓷產品包裝設計的系列化、個性化已經成為各日用陶瓷企業(yè)生產廠家的明智選擇。